招生考试网
学历类| 阳光高考 研 究 生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专 升 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|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
资格类|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|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
工程类|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|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
计算机|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| 书画等级 美国高考 驾 驶 员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 检 员 单 证 员 出国留学
 招生考试网 - 高考 - 高考模拟题辅导 - 高考历史习题 - 正文
[综合突破]历史选择题难题的六种方法
来源:2exam.com整理 2006-11-18 【字体:小 大】

  历史选择题是高考拿高分的基础,但个别题目很让学生头疼,尤其是在经过筛选只剩下两个选项时,模棱两可,似是而非,往往无从下手。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,笔者总结出对付难题的六种方法。 
  一、排除法。
    这是解题时最先用的方法,一般可以排除1-3个干扰选项。排除的依据有以下三类:
  ⑴待选项本身的表述与历史史实不符或不完全相符,即它本身错误或有部分错误。
  [例1]、(2002年高考全国文综卷)二战后,联合国的成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
  A. 联合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宣告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组织
  B. 《联合国家宣言》提出了成立联合国的构想
  C. 联合国大会是唯一有权采取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行动的机构
  D. 除政治外,联合国的活动范围还涉及经济文化等领域
  该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联合国这个重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,要求精确到位,难度一般。A项本身错,符合其特征的应是一战后成立的国联;B项本身错,联合国构想的提出应在雅尔塔会议上;C项本身错,符合其特征的应是联合国安理会。所以D为正确答案。
  [例2]、(2002年高考广东卷)下列关于国际联盟及其活动的叙述,正确的是
  A. 美国是常任理事国之一
  B. 德国一度成为会员国
  C. 国联调查团公开支持日本侵占中国东北
  D. 没有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进行制裁
  该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国联这个重要知识点的精确掌握,难度不大。国联成立后,美国并未加入,即A项本身错;它对日本侵占中国东北表面上是反对的,即C项本身错;对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意大利也进行了一定的制裁,即D项本身错;而在英美的扶植下,德国一度成为会员国。所以正确答案为B.
  ⑵待选项本身表述正确,但与题干不符,可细分为时间不符、地点不符、性质不符。这类题本身不难,但稍一马虎就会弄错。
  [例3]、(2002年高考上海卷)列宁认为。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,那么就“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”,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
  A. 新经济政策
  B.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
  C. 工业化政策
  D. 农业集体化政策
  该题属材料选择题。先把材料读懂,然后综合分析。既然要利用资本主义,则B明显不符(性质不符)。而C和D是斯大林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重要政策,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公有制(时间和性质都不符)。所以只有A是正确答案。
  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,在组合式选择题中,巧用排除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奇效。
  [例4]、(99年高考全国卷)瓦德西说“无论欧美日本各国,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主灵四分之一”,“故瓜分一事,实为下策。”这表明列强
  ①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
  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
  ③仍需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
  ④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志
  A.①④ B.①②③ C.①③④ D.①②③④
  分析可知,②的表述明显错误,帝国主义时刻妄想灭亡中国。则首先排除B和D。而③的表述正确,以华治华是侵略者常用的手段,所以正确答案为C.
  [例5]、(99年高考全国卷)《共产党宣言》指出:“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菲常革命的作用”,其中包括:“使生产工具,从而使生产关系,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”;“开拓了世界市场。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”;“使乡村从属于城市”;“使未开比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”,等等,得出这些结论所依据的事实包括:
  ①资本原始积累②资产阶级革命③海外扩张④工业革命
  A.①②③ B. ①②④ C. ②③④ D.①②③④
  根据马克思关于殖民者作用的“双重使命”的理论分析,工业革命和海外扩张肯定有题干所述积极作用,则排除A和B,而资本原始积累尽管有血腥和残酷的一面,但也有很重要的积极作用,所以正确答案为D.

  二、转化法或翻译法。 
  此法引进数学思维,意在化曲为直、化浊为清从而化难为易,尤其适于那些乍一看与所学知识关联太少甚至毫无关联的题目。 
操作程序为:首先抓住关键字词,认真分析题干及题肢所给的的信息,了解它所要表达的大概意思。然后在自己的知识库里迅速搜索与之相关的信息,化未知为已知。最后锁定相关知识点再经综合判断得出正确答案。本法的实质是知识的迁移,即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。因为高考题,无论客观题还是主观题,必然是教材上某一历史时期、某一具体事件的显形反映或隐性折射。
  [例6]、(2002年高考上海卷)19世纪中叶,德国人自上而下地完成了法国人曾经“自下而上干的事”。这个事的实质是
  A. 建立地主与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
  B. 为近代化扫除障碍  C. 对外殖民获得相当的成功
  D. 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
  解答该题分两步。首先翻译出“事”的含义,这是关键。19世纪中叶德国人自上而下地完成的事必然是国家的统一。而法国人同一时期 “自下而上干的事”肯定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。它们的“事”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,只不过形式不同而已。第二步则只需“对号入座”,去找它的实质即可。资产阶级革命的实质是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,只有B项符合,其余的都是现象。
  [例7]、(上海高考卷)下列4本书中记载“甘薯所在,居民便有半年之粮,民间渐次广种”一语的,只能是
  A、《史记.食货志》 B、《梦溪笔谈》
  C、《齐民要术》 D、《农政全书》
  分析可知,甘薯是明朝中期从外国引进的农作物,那么只有明朝及以后的相关著作中才能有记载。则题干相当于“下列4本书哪本是明朝或以后的著作”,从而答案迎刃而解(D)。
  [例8]、今天的桂林与长沙之间,历史上的水路交通最早开通于
  A、战果 B、秦朝 C、西汉 D、隋朝
  本题既考察了历史与地理的综合,又要运用迁移思维,难度较大。首先“化今为古”——桂林与长沙之间水路交通必然要通过湘江和漓江,古称分别为湘水和离水。则题干转化为“连接湘水和离水的水利工程最早开通于哪个时期”,答案很明显是秦朝修筑的灵渠。
  三、包含法。
    此法引进数学思维。但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,即所有待选项都符合题干之意,而且它们之间存在一个与多个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,则那个包含其它的待选项必是最佳答案。此法运用得当,可大大提高解题效率。
  [例9]、(2002年高考上海卷)英、法这两个昔日战场上的盟友却在巴黎和会上怒目相对,甚至以退会相威胁,两国的矛盾焦点是
  A. 远东与太平洋利益之争
  B. 国联的组织方式和控制权之争
  C. 海军军备和其比例之争
  D. 欧洲大陆均势与霸权政策之争
  通过综合分析,可知四个选项所述均是英法之间当时的矛盾。但欧洲大陆霸权及世界殖民霸权之争是其核心的矛盾,它决定和包含了其他三对矛盾。所以选D.
  [例10]、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的抗英斗争,到18世纪末转为联合一致的美国独立战争,出现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
  A. 英国压迫加剧,北美人民反抗意识增加
  B. 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
  C. 各殖民地之间初步形成统一市场
  D. 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
  分析可知,四个选项所述均是出现转变的原因,但“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”明显包含了其它三个原因,所以D是正确答案。
  [例11]、(2002年全国高考文综卷)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,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
  A. 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
  B. 扩大对外贸易,吸引外资
  C. 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
  D. 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(WTO)
  分析可知,四个选项所述均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目的,但“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”明显包含了其它三个目的,由此确定C是正确答案。

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
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,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.
②本网转载的文/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,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.